查看原文
其他

定了,5月试点,这个对养老和资本市场双利好的政策来了!谁最受益?

2018-04-12 黄蕾 陈婷婷 中国证券网

 

 

千呼万唤始出来。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个人税延养老险”),这个被翘首期盼了11年之久,对养老保障体系、资本市场双利好的政策,终于将在今年5月1日起开始试点,首轮试点城市正是上证报3月中旬独家报道过的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详见《3万亿元保险增量资金有多少入市?税延养老险试点临近,记者为你梳理五大热点》)。

 

从财政部等五部门4月12日发布的政策信息来看,试点期间,个人缴费限额按照当月报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办法确定;账户资金收益在缴费期间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在领取商业养老金时征税,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值得注意的是,试点期限暂定一年。试点期间的产品由保险公司开发,试点结束后,有序扩大参与的金融机构和产品范围,将公募基金等产品纳入个人商业养老账户投资范围。也就是说,未来保险公司、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将同台竞技,携手分羹这一庞大的市场。

 

试点时间表落定后,市场更为关注的是:消费者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购买?具体有哪些产品类型?收入多少的消费群体投保最受益?最终能撬动多大的商业养老险市场?又将给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政策破冰:在上海等三地试点一年

 

知识点 


什么是个人税延养老险?是投保人在税前列支保费,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税款。由于在购买保险和领取保险金的时候,投保人处于不同的生命阶段,其边际税率有非常大的区别,对于投保人有一定的税收优惠,从而撬动个人购买商业养老险的需求。

 

再来看看,这次试点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及是否符合此前市场预期?

 

试点地区及时间


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个人缴费税前扣除标准


取得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其缴纳的保费准予在申报扣除当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限额据实扣除,扣除限额按照当月工资薪金、连续性劳务报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办法确定。

 

取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自然人合伙人和承包承租经营者,其缴纳的保费准予在申报扣除当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限额据实扣除,扣除限额按照不超过当年应税收入的6%和12000元孰低办法确定。

  

个人领取商业养老金征税


计入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在缴费期间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时,可按月或按年领取商业养老金,领取期限原则上为终身或不少于15年。个人身故、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全残或罹患重大疾病的,可以一次性领取商业养老金。

 

对个人达到规定条件时领取的商业养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计入“其他所得”项目。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从试点地区、时间及个人缴费限额来看,基本符合此前市场预期。比如,根据上证报3月16日的报道,从各省市前期相关准备、区域保险市场发展等情况来看,上海、福建、苏州是业内呼声最高的首批试点热门候选地区。近年来,业内也一直预期试点期间缴费限额或为每月1000元。“个人领取商业养老金的征税比例,略低于市场预期。”

 

谁最受益:中等收入以上人群最欢迎

 

那么,究竟多少收入的消费群体,投保税延养老险最受益?

 

我们来看下,保险公司专家是怎么说的?

 

平安养老险相关负责人:月收入超过5000元以上参加都可以享受到政策红利,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最欢迎。

 

泰康养老产品精算部相关负责人:目前,参照7级个税累进税率,累计税率达到10%的消费群体就适合购买个人税延养老险。

 

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泰康养老董事长李艳华: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和人民养老需求的提升,延税的额度也可能逐步做调整,以美国的IRA即“个人退休账户”为例,其1976年推出来时的额度也只有1500美元/年,经过6次调整达到了5000美元/年,成为40年来美国养老金资产持续增长的主要来源。

 

那么,个人税延养老险试点究竟能给投保人省下多少税收?

 

记者获悉,已有保险公司根据试点缴费限额进行了内部测算:假设按25%的税率,每月延税250元,客户将这250元用于购买市场上的相关试点产品,若年化利率为5%,则相应的月利率为1.05^(1/12)-1=0.41%。

 

如果客户在年满40岁后,每月都将延税的250元用于购买这种产品,那么,理想情况下,到客户60周岁时,可以累积金额为101451.12元。同理,60岁后每月领取1050.13元,需交税78.76元,以15年为例,同样假设年化利率为5%,在60岁的现值为10032.87元。

 

扣除10032.87元,共节省税收约91418.26元。

 

机构准备:待细则出台后报审产品

力争第一时间出单

 

市场关心的是何时能出单?对此,受访的大型保险公司人士透露,需等银保监会下发业务管理办法和示范产品后,报审产品通过后,方可销售出单。“公司在积极准备,力争第一时间提供客户投保出单服务。”

 

具体有哪些试点产品类型?

 

平安养老险相关负责人:公司报审产品以示范产品类型为准,拟以最全产品类型覆盖客户需求。

 

会从哪些渠道发售试点产品?

 

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泰康养老董事长李艳华:泰康养老将积极发挥二十余年团体客户服务经验,重点向试点地区的企业员工推荐税延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同时也将面向个人进行销售,公司将做好各项准备,力争首批出单。

 

平安养老险相关负责人:作为平安集团旗下经营团体客户主要子公司之一,公司将通过企业和团体渠道进行产品销售与服务,并依托集团优势积极准备个人销售平台。

 

双重利好:激发年均千亿购买力

同时利好资本市场

 

个人税延养老险试点之所以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主要是因为借力税优政策,试点能直接刺激个人缴纳保费的积极性,从而撬动国内商业养老险市场巨大的保费增量需求。

 

那么,究竟能撬动多大的商业养老险市场?

 

平安养老险:根据目前税收情况,我们推测:市场潜在最大购买力为每年千亿以上,真正的释放量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推广范围、市场的接受度和市场的成熟度等。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赵湘怀:我国目前约有3000万人口缴纳个税,假设其中50%的人购买个人税延养老险,参考此次通知中个人缴费税前扣除标准(大致按照个人的1000元进行测算),预计将带来1800亿元左右的保费增量。


个人税延养老险试点的意义,也绝不仅仅是推动商业养老保险驶入增长快车道,同时还利好资本市场。

 

考虑到投保人增值保值的基本诉求,作为第三支柱商业性险种的个人税延养老险,在投资运作方面可能与养老金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相似。由此,个人税延养老险试点不仅可以缓解基本养老保险未来面临的支付压力,还将相应为未来的资本市场带来可观的中长期资金增量。

 

专家观点:建议适时扩大试点范围

 

对于个人税延养老险试点的破冰,业内权威专家是怎么看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该试点方案采取EET(Exemption,Exemption,Taxation)的税收优惠模式,即缴费和投资环节不缴税,领取环节缴税,发挥税收递延的激励作用,有利于提升商业养老保险需求,促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


试点将增加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形成的长期资金的投资对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EET模式的不足在于,由于我国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规模较小,实际享受税收优惠的人群很有限。考虑到EET模式的上述不足以及我国非正规部门就业人数较多的现实,未来还可以考虑同时实施TEE(Taxation,Exemption,Exemption)的税收优惠模式,即税后缴费,投资和领取环节均不缴税。


这将有助于增加养老金账户持有人的选择,扩大其覆盖面,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惠及范围,进一步提升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

 

为了促进税延养老险的发展,建议未来要推动以下工作:一是明确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定位;二是提高商业养老保险的供给效率;三是适时扩大试点范围,促进税延养老险在全国的推广和发展;四是随着经济发展与收入水平的提升,要适时提高缴费的免税额度;五是适时扩大参与的金融机构和产品范围。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铭来:资本市场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而养老保险产品至少15年至终身的投资期限,正好符合上述特点。养老金未来投资时间比较长、规模大,会产生规模效应。节税是产品设计考虑的因素之一,但是对养老需求者而言,更多的还是老年生活保障,如养老金稳定的投资回报率,不单单能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还能抗衡通货膨胀等。

 

人保资产宏观与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吴杰:本次试点政策整体看有三处亮点。

 

一是建立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从国外成功经验看,建立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是构建商业养老体系的基石,能有效提升参与者的积极性,更有助于为后期打通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账户打好了基础。


二是本次试点的产品主要以保险公司开发,并且遵循“收益稳健、长期锁定、终身领取、精算平衡”的原则,退休后领取期限原则上为终身或不少于15年,这与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领取方式不同,能有效发挥第三支柱的作用。 

 

三是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产品采取名录方式确定,将采取以稳健性产品为主、风险型产品为辅的产品组合,预计会对应现有传统寿险、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资连结险等产品形态,有利于满足不同参与人的风险偏好需求,带动更大的参与积极性。


相关链接


3万亿元保险增量资金有多少入市?税延养老险试点临近,记者为你梳理五大热点


政策红利来临前夜,平安养老险谋变在先


两大主力即将入市,万亿资金会投向哪些股?


编辑:陈羽  史文超


严正声明 

         中国证券网微信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重新发布。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